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趋势 > 文化产业投资困惑中谋转型
文化产业投资困惑中谋转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费了很大的劲,汪兴(化名)才想起来,他上一次投资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已是近一年前的事情了。这并非是因为机构对于文化产业投资趋于谨慎,而是纯粹地投资狭义的文化企业已越来越难。

专注于文化产业投资的华映资本副总裁杨俊彪也颇有同感,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文化产业的爆发点往往是一旦某个产品或是艺术形态吸引市场上60%、70%甚至是更多的人去参与,成为所有人消费的热点。但由于文化市场的口味一直在变,何时能等来这个爆发点,很难判断,这决定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发展的轨迹往往是呈螺旋式发展的曲线,“文化产业的基本格局变化接近传统产业,而非像TMT产业,往往3~5年就会发生大变化,容易抓住其中的投资机会。”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投资机构对该领域的押注。“现在机构专注于文化投资的比例很小,投资额占总体的比例在10%以下甚至更低。”杨俊彪坦言。

基金闻风而动

政策导向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曾一度让机构们倍加关注。

根据公开的信息,自2009年起,国家开始重视文化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地位,通过出台重量级政策,为国内文化产业基金募集及投资等提供发展支持。在当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及,“将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促进国家文化发展。

“闻风”的投资机构也确实行动了起来。根据Chinaventure数据统计,自2009年~2012年,国内文化产业基金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开始募集基金数量从2009年的2只增至2012年的17只,目标规模由21.2亿元增至455.6亿元,增幅约21倍。至今国内累计成立92只文化产业基金,其中36只基金处于开始募资状态,56只基金募资完成(含首轮募集),平均单只基金募资完成规模达8.31亿元。

即便是在去年整个投资行业募资下降40%~50%的情况下,文化产业新募集的专项资金规模仍一跃超过160亿元。

“文化产业每年都在增长,包括一些外围的支持都是真金白银,比如通常在某些省里排名前十几位的动漫企业一年可以拿到两三千万的资助,这对投资机构无疑有足够的吸引力。”汪兴向记者透露。

难啃的骨头

就在众人纷纷将投资触角伸向文化产业时,却发现基于该领域的投资却是块难啃的骨头。

杨俊彪就向记者感慨道,要看准文化类企业很难,很多时候文化人对于商业的敏感度比较弱,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低。且文化行业财务制度规范性差,用IT手段来管理企业的很少。“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投资机构在产业层面对企业的帮助十分有限,最多从经济的角度,给予企业在商业成果转化方面一定的提点。”他说。

 

很多时候对于这个行业的项目判断还是被归结到了创业者本身。杨俊彪举例,比如一部影视作品的创作、制作乃至发行,其背后的老板不一定是直接参与剧本创作、拍摄的亲历者,他必须是这些环节的整合者,而其对流行趋势及品味的判断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成败。

在投中集团分析师万格看来,国内文化产业企业的整体不成熟,使得具备投资潜力的企业数量有限,而企业文化创意不足、产品生命力较短、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也让国内文化产业基金与可投项目之间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对此,做了三年文化产业投资的汪兴颇有体会。“该行业领域内的企业单轮融资大多只有一家投资机构,即便是联合投资的也是寥寥无几,与热门的TMT行业里优质企业往往一轮融资背后有数家机构,甚至还有不少挤破脑袋想进入的。”他说。相较之下,文化产业显得冷清不少。

困惑中转型

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化运作的基金由于一定的投资门槛对文化产业的投资秉持谨而慎之的态度,相反政府与大型产业资本组成的“国家队”,其强大的资本实力让其成为了文化产业投资的主力军。但逐渐地在与一些同行的接触中杨俊彪发现,现在纯粹参与文化产业投资的机构都在试图往TMT领域倾斜,向与文化相关的领域拓展。

在他看来,这种“技术+文化”的紧密结合,可以淡化曲线式上升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事实上,行业趋势变化也正是如此。杨俊彪举例道,比如《泰坦尼克号》在上世纪90年代拍摄时调用了2000台linux工作站来做特技,但这在现在都已不是什么大工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投资的难度。“这种行业的交集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创业者要具备‘商业+技术+文化’的复合能力。”据其透露,华映资本之前投资的几家企业目前都在尝试类似的转型调整,而这种转型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对于文化产业投资后端的退出环节,机构需要付诸的努力也更多。根据Chinaventure数据统计,在财务退出回报方面,近几年整体呈现波动,除2009年华谊兄弟[0.00% 资金 研报]的成功上市为信中利带来21.59倍的超高回报以及2012年华录百纳[1.54% 资金 研报]上市后为背后的PE机构尚理投资、睿信投资带来17.52倍的账面回报率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全部行业平均账面退出回报率。

而在今年的IPO财务专项审查中,多达十几家文化企业纷纷临门一脚的“撤单”,也给文化产业投资浇了一盆冷水。

“未来这个行业收购兼并会增多,对于投资人来说,需要自己想办法来坚持。”杨俊彪说。据他了解,并购方不见得会去并购一些与其主业重合的企业,而是希望并购标的能有新要素加入来充实其主业。“比如2006年迪士尼以7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皮克斯,后者在电脑动画片市场独领潮流,是技术创作和技术结合得最好的业内领军企业,这种互补型的并购更容易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