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趋势 > 文化强国需要创新活力
文化强国需要创新活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些论述,将文化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清晰展示了文化强国的未来图景。

       文化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实乃大势所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同时,中国人在文化领域的追求越来越呈现出高层次、多元化趋势。要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把文化强国战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事实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高潮。2009年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次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开始打响。特别是在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再次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前进的号角。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我国的文化产业仍不算发达。比如,在上周末的十八大记者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讲述了这样一组数字:今年1月至10月底,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已达132.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但国产影片的份额只有41.4%,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分析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的原因,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创造活力不足导致的综合水准不高,观众用脚投了票。这里面原因有很多,但与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不无关系。这是置身现代信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另一方面以文化创意引导科技创新。而这其中,创造性人才最为关键。一位电影科技界的专家曾说,中国电影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后期制作软件都不落后于世界。“关键是缺乏真正能够玩得转这些硬件和软件设备的人才。”

       从广义上讲,科学,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与科学强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文化科技一体化”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所以说,文化建设的大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大发展,离不开国民科学素养的大提高。

       文化建设需要快速推进,也需要耐心培育。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同,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大项目拉动,而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人才的培养、创造氛围的培育、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文化讲究底蕴,没有耐心的文化只会是快餐文化。

       五千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让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让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