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趋势 >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十年闻得捷报频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十年闻得捷报频

来源:人民日报

       20年前,如果有人说舞蹈、音乐、体育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那似乎不可思议。那时候,“文化产业”还更多地埋伏在学者的案头里。然而,就在这近10年,“文化产业”一词不但被正式写进了中央文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捷报频频传来。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状况如何?10年的文化发展历程积累下哪些经验?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还有哪些瓶颈有待突破?近日,记者采访了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记者:近年来,多项利好政策成为助推文化产业的引擎,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日渐凸显。您如何总结近10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刘玉珠:首先,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凝聚为全社会的共识。这10年,我们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既要向整个社会提供公共文化基础服务,也要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多样化的文化消费、文化需求。而实现后者,就必须依靠市场、产业。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于文化产业的这种共识,对于过去10年以及今后10年的文化建设走向,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我们深化了对文化产业规律的认识。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又各有侧重。政府主要保证公共文化的基础服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更多依靠市场来满足。简单地说,政府做环境、企业做市场。政府的职责是做好政策环境,一方面为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构完善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推动科技与文化相结合,为形成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市场秩序进行制度建设。

       第三,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文化产品,对人的精神道德、价值取向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政府尤其要把好内容关,注重引导和监督。

       记者: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建设的缺口还有很多。面对“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政府还有哪些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

        刘玉珠: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看到文化产业的广阔前景,也注意把握规律,避免盲目性。可以预测的是,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未来20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体会保持快速增长。但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有些地方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规律还没有把握好,没有依照规律、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来科学发展文化产业。因此,今年2月文化部发布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计划》按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定位,提出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健全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等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目标就是进一步提高文化原创能力,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得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成为吸纳就业效果显著的产业之一,成为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目前,产业园区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您如何评价这方面的发展?

       刘玉珠:从2004年至2012年,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五批269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批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两批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据测算,上述园区总体经济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600亿元,迅速扩大到2011年的3000亿元。可以说,它们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典型,做出了示范,促进了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的成长。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刚刚起步,需要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园区服务、提高园区管理水平来科学规范和进一步推动发展。下一步,各地也应该制定管理办法,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朝健康方向发展,确保园区名副其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严把入口关,决不能搞跃进,造成过多过滥,并且要加强动态管理,对园区进行考核,不合格者要撤销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