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趋势 > 陈少峰:民资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重要力量
陈少峰:民资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重要力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化产业投融资是关系文化产业发展和能否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根本性问题,借此次新政出台契机,文化产业将顺应政策走势,循序渐进、逐步开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

       新政加大民企投资力度

       陈少峰说:“从中央到地方,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民资参与的经营活动在不影响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实际上,民资参与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此次新闻出版总署新政就是从身份上给予确认。”

       《细则》最具突破性的政策,就是《细则》提出,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文化企业,以选题策划、内容提供、项目合作、作为国有出版企业一个部门等方式,参与科技、财经、教辅、音乐艺术、少儿读物等专业图书出版经营活动;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国有出版传媒(601999)上市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参与出版经营活动,支持国有出版传媒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实现对民间资本的有序开放。与此同时,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后的党报党刊出版单位,亦可在报刊出版单位国有资本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参股报刊出版单位的发行、广告等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对于民间资本参股党报党刊,相比较其他一些文化产业,过去可能少一些,这次新政出台后有望加大力度。”陈少峰说。

       《细则》还提出,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印刷复制企业,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其他印刷品、可录类光盘生产和只读类光盘印刷复制经营活动;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出版物总发、批发、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从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产品发行经营活动;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网络出版包括网络游戏出版、手机出版、电子书出版和内容软件开发等数字出版企业,从事数字出版经营活动;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走出去出版经营,从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产品的出口业务,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等出版发行业务。经批准,对面向境外市场生产销售外语出版物的,可以配置专项出版权;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成立版权代理等中介机构,开展版权贸易业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文化企业通过所在地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申报新闻出版改革和发展项目,申请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国有资本同等待遇。

       呼吁给予民资政策扶持

       为使各项扶持政策更好落地,新闻出版总署还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规范市场准入,为民间资本从事出版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和制度保障;切实加强指导和管理,确保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健康发展。

       “当前,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初具规模,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传统市场格局初步打破,资本、产权、信息、人才、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但是,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比,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水平整体上还不够高,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不畅,还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陈少峰认为。

       “借此次新政出台契机,文化产业将顺应政策走势,循序渐进、逐步开放。”陈少峰说,实际上,我国民间资本参与的电影、互联网、新媒体、动漫、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这些年来发展一直较为活跃,尤其在内容方面,在创作和制作方面,民资比国资表现出了更加鲜活的姿态。

       陈少峰认为,民营企业社会资本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尽可能加大开放的领域,积极引入竞争。同时应加大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财税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从身份到地位再到扶持政策的一系列支持。 

       陈少峰说,中央一直在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其决心很大,压力也很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做了一个起承转合的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