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趋势 >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让中华文化更好更广地传播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让中华文化更好更广地传播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是我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6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哥本哈根同丹麦首相托宁-施密特举行会谈时,就发展中丹关系提出5点建议,其中就包括早日互设文化中心。

       早在1988年,首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分别在非洲的毛里求斯和贝宁建成并对外开放。进入新世纪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提速,我国驻开罗、巴黎、马耳他、首尔、柏林、东京、乌兰巴托的文化中心相继建成开放。党的十七大以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文化中心,或出席见证与设立中心有关协定的签字活动,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文化中心在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大职能以人为本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以优质、普及、友好、合作为宗旨,围绕文化活动、教学培训和信息服务三大职能,不间断地在驻在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全面介绍中华文化的窗口、深入开展文化合作的平台、持续增进理解互信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1年,9个文化中心举办的重要活动达2500多次,参加中心汉语、武术、舞蹈等各类教学培训的学员达2.6万人,参加活动的公众达56万人。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芃表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一直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三大职能就是为了满足驻在国民众文化需求的多样化、经常化,以及崇权威、喜正宗、趋便利的特性而确定的。中国驻贝宁大使陶卫光对此感触颇深,他说,让外交官来作报告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观可能会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如果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一场关于中国文化中“和”的意蕴的讲座,显然更容易被人接受。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针对驻在国各阶层民众量身打造活动,增强了中心的亲和力和影响力。针对贝宁没有电影院的状况,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在春节期间举办了中国电影周活动,贝宁国家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11部中国故事片和纪录片;中心还与贝宁国家广播电视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播放《交际汉语》节目,为希望学习汉语的贝宁民众提供便利。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加强与毛里求斯广播公司电视台的合作,促成了一些当代中国电视连续剧在该国电视台的播出,深受毛里求斯民众欢迎。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则针对埃及民众中兴起的“汉语热”,开办汉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和专题教学班,满足了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被誉为“职业培训学校”。针对法国学员喜欢思辨、重视体验的特点,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今年4月安排20多名法国学员赴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展开中国文化之旅,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陶瓷艺术和特色民居建筑艺术的魅力。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还策划了2012年中国当代绘画大家名家系列邀请展,先后邀请陈坚、刘大为、赵无极等高水平的艺术家到中心办展,向法国艺术界全面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和成就。

      常态运作打造品牌

      在谈到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时,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尤其强调中心工作的常态化。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开启了我国在驻在国的文化宣传工作可以自主计划项目,常态化开展活动,有步骤搭建推介平台,全面、协调、持续地在文化及相关领域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的新局面。各个文化中心利用自身场地和设施优势,开设了语言、舞蹈、书法、绘画、武术、太极、烹饪等常规培训课程,积极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研讨会、讲座等,以推介中华文化,促进交流和理解。

      在此过程中,各个文化中心都有意识地培育品牌活动。“欢乐春节”在各个中心都是一项重点活动,但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每个中心展示的内容各具特色。在贝宁,除了来自中国的艺术团的访问演出,中心还精心组织了中贝艺术品联展、贝宁青少年欢乐春节艺术大赛、中国美食之夜等活动。在毛里求斯,春节已然成为全国性的法定节假日。每年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春节联欢活动成了该国民众期盼的“春晚”,现场观众爆满,毛里求斯电视台还进行直播。此外,已连续举办了3届的“华夏乐韵——毛里求斯汉语歌曲大赛”参赛者众多,在当地影响甚广。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不但“中外春节联欢会”办得有声有色,而且其一年一度的“大使杯汉语歌曲演唱比赛”“大使杯说汉语讲故事比赛”等品牌活动也广受欢迎。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登上了当地的年历,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自有的一些品牌活动也已在当地深入人心,包括一年一度的“阅读中国,感知中国”读书月活动等。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则推出了巴黎中国戏曲节、法国中国电影节、巴黎中国曲艺节等品牌活动,其中巴黎中国戏曲节还得到了当地一些公司的赞助,并被纳入巴黎市联合售票系统之中,从而直接进入了当地的演出市场。

      创新机制合作共赢

      党的十七大以来,文化部正式建立并不断完善对外文化的“部际、内外、央地、部直”四大工作机制,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央地对口年度合作计划的实施,有效整合了资源,丰富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内容,也为地方有计划、可持续地开展对外文化工作搭建了广阔平台。

      2011年,天津、内蒙古、上海、福建、河南、陕西和青海7个省区市作为试点地区,分别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对口合作,这些省区市全年的对外文化交流,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影响都远远超过往年;同时,他们还与中心或国外有关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上海市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了“上海青年艺术家海外研习基地”,青海省与贝宁手工业与旅游部签署了手工业合作框架协议,福建省则与毛里求斯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发挥自身主阵地优势的同时,不断拓展在驻在国的活动范围和空间,使文化中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心之外举办了12场活动,占其同期活动总数的60%。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在办好中心活动的同时,主动深入开罗的一些学校、社区、公园和知名文化场所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埃及各界的欢迎。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走”得更远,积极尝试将业务工作辐射到周边国家,其中在塞舌尔成功举办了太极和剪纸短期培训班。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则与瓦莱塔、扎巴、佐里和马萨斯格拉4个城市合作,在其市庆日举办展览、“中国文化街”等主题文化系列活动。日前,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巴黎十三区签订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走出中心,延伸到巴黎的其他地区,从而更好地融入法国社会。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虽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等诸多困难。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在会见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记者团时指出,国内相关部门应当更加重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在物质、经费上加大投入,同时要树立大文化观念,整合相关资源。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边燕花指出,与其他一些国家的文化中心相比,今后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应着重提高科技含量,配备先进的新媒体设施设备;除了传统的活动方式外,还应当根据驻在国民众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实际需求,加强新媒体的应用。而这些方面要想得到有效改善,离不开充裕的经费。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吕军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名气越来越大,只要有一段时间动静小了点,就会有人问:怎么没活动了?其实中心也希望每天都能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而有些国家的文化中心因为经费充足等原因,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负责同志也都由衷地希望,增加中心活动经费,配备更多的专业人才。

      另外,很多国家的海外文化中心在本国都设有总部来统筹协调,而我国虽然在2003年10月成立了由中编办、外交部、财政部和文化部组成的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协调小组,但因为各种原因,在统筹整合各部门资源方面效果还不十分理想。比如提供给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各类图书、音像资料(尤其是用驻在国语言翻译的各类出版物)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还远远满足不了驻在国公众的需求,而这些尚需充分发挥部际协调机制的作用,需要文化、教育、广电、出版等系统的共同努力。

      今年2月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定位为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与地方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海外展示、体验并举的综合平台。目前,我国已与20多个国家的政府签署了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每年3至5个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在海外建成50个中国文化中心,形成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推广中华文化的主干系统。在此基础上,文化部将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功能和内容建设,加强大文化领域合作,积极实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文化精品推广计划、国图分馆计划、现代传媒应用计划、短期课程开发计划、文化体验研习基地计划等项目,力争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打造成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国家文化中心、向驻在国提供全方位资讯的国家信息服务中心、推广和教授中国文化及其技能的国家培训中心,以及促进国内外文化机构、人才在多领域进行深度交流和项目开发的联合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