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趋势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来源:光明日报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以战略的意识、世界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着力增强文化凝聚力,积极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提高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生产力指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它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要突破不合时宜的文化观念的束缚,努力培育、引导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消费能力,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变革与发展,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传统文化为全民族传承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传统风俗和精神遗产,形成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精神家园。离开文化传统,乃至割断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失去基础。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民族文化,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充分尊重和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始终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全面认识、深入挖掘和科学梳理,大力建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更好地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鼓舞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二要注重文化的吸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要正确对待和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反思、比较、展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做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包容的心态、自信的心理、开阔的视野对待外来文化,广泛吸纳融汇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及其发展经验,在博采众长、兼纳百家之精华中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三要注重文化的创新。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软实力,资源要成为实力,还需要一个转化过程。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创造力。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文化创新,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有益文化进行一定的价值重构与超越,使之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深入挖掘从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实力的能力不足的根源,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立足长远,着眼当前,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破除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准确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及时掌握文化科技创新潮流,不断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创造文化发展新优势,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文化的原创能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增强文化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坚持推陈出新,坚持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不断彰显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着力增强文化凝聚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文化是民族生命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具有引领社会、教育人民、凝聚人心的作用。文化凝聚力,指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全民族文明素质提升的过程。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只有当文化资源内化为民众的信仰,转化为民众的文明素质,才能成为真正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方面,要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价值体系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的总和,核心价值体系则指一个民族的文化以根本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一系列价值原则的统一,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文化传统的最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社会前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支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民众自身的认知和理念,外化为民众具体的自觉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繁荣的各个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渗透到思想理论、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人们易于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的价值理念,做到积极探索突出个体创造性、提升素质的新方式,建立覆盖全民、方便全民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推动优秀文化内化为民族素质,夯实提升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内核,规定着文化的性质,而文化凝结着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要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新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振兴而共同努力奋斗。要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和先进典型引路,动员民众参与主题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变成民众内心主导的价值观念,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做到结合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阐释解读,注重对思想认识问题的正面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力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日益成为人们言行的自觉规范,以此来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积极提高文化传播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必然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也必然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方法、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目前,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使得文化发展、传播以及产生影响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载体、新方式和新话语的生产和传播是发展和运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健全的传播机制、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是扩大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传播力,必须进一步改进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宽带移动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新兴传媒,不断创新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和传播方式,改变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催生新的文化载体、文化样式和文化业态,不断创新话语体系,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第一,积极适应文化生产、传播等手段的变革,推动文化与科技创新互相融合、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协力前行。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鼓励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运用先进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创新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使之成为提升我国文化传播力的新引擎。

        第二,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打造一流的主流媒体,增强影响力、加强舆论引导,使文化传播触动心灵深处,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主流舆论力量,做到善于运用现代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推动更多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要求、反映现代中华文化的文化标识、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三,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积极探索和发展文化传播新的形式、新的方法、新的品种、新的区域,加快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变,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搭建健康向上精神文化产品的有效平台,参加国际文化话语权的多面博弈,不断拓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传播范围,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使之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创造力、表现力,提升文化安全和文化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我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