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日报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克难攻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2010年比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1.2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1.13番,财政收入翻1.37番,工业增加值翻1.58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翻1.74番,服务业增加值翻1.02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2.14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1.23番,进出口总额翻1.77番,实际利用外资翻1.64番,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翻1.47番,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翻1.53番,开创了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98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7%,比“十五”快2.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由475亿元增加到1228.75亿元,年均增长20.9%,比“十五”快4.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4262亿元增加到1.18万亿元,年均增长22.6%.
(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是我区历史上建设重大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完成投资最多的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1769亿元增加到2010年7800亿元,累计完成2.25万亿元,年均增长34.5%.坚持交通优先发展,开工和续建铁路29条,区内建设里程3300公里,新增营运里程500公里,总营运里程达到3200公里;开工和续建高速公路39条3400公里,新建成1235公里,建成总里程达到2574公里;全区新增公路3.95万公里,总里程达到10.3万公里;沿海、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分别新增8500万吨和2800万吨,总吞吐能力分别达到1.2亿吨和6000万吨;民航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新增647万人次,达到1201万人次。结束了梧州、贺州市不通铁路的历史;基本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乡通油路。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5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2530万千瓦;西部地区第一个核电站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正式开工,龙滩水电站投产运行,为全国运营第二大水电站。完成54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百色水利枢纽建成运行,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三)工业化由初期阶段步入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实现新调整。坚持产业优先发展,2010年预计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265亿元增加到3800亿元,年均增长19.3%;技术改造投资由275亿元增加到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8.7%;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园区由3个增加到15个;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强优企业从11家增加到30家;食品、汽车、冶金三个产业成为千亿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食糖、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柴油内燃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全国第1位。旅游、物流、金融、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6%.三次产业结构由22.9∶37.9∶39.2调整为17.3∶48.2∶34.5.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工业化率由1.39提高到2.4,标志着工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全面实施减免农业税,种粮、良种、农机具购买、家电下乡补贴和加大投入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粮食单产连续4年创新高,总产量稳定在1400万吨以上;“菜篮子”产品稳定增长,肉类、水产品产量连续4年排全国第8位。糖料蔗、蚕茧、木薯、木材等产量排全国首位,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60%、33%、70%和14%以上;优质稻、香蕉、柑桔、龙眼、芒果、荔枝、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量排全国前列。动植物良种覆盖率90%以上,超级稻、“三免”、“三避”等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219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
(五)“两区一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掀起新热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南北钦防四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左右,成为全国的新增长区之一。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厂、钦州金桂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北海电子产业园初具规模;沿海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北部湾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建成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深入推进,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南宁至贵港千吨级、贵港至梧州两千吨级航道,沿江中心城市形成汽车、机械、冶金、建材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布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势头强劲。桂西优势资源开发进度加快,壮大铝、锰、有色金属、水能、制糖、红色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全区上下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共同推进“两区一带”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六)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3.6%提高到2010年的40.6%;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398平方公里增加到2197平方公里。城市新区建设加快,城市魅力进一步凸显。南宁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柳州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桂林市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北海市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行政村通电率100%,户通电率99.55%,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电话、通广播电视,80%以上的行政村能上网。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显着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效。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七)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组建广西北部湾银行,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组建广西有色金属、北部湾国际港务等10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和交通、铁路、城建、旅游、北部湾投资等10多个大型投融资公司。财税改革扎实推进,在14个县开展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推行重大项目部门联合审批制度。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有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勘界确权任务。玉林等市统筹城乡改革试点进展顺利。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在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功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及中越青年大联欢等活动,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南宁渠道”;东盟5个国家在南宁设立领事机构;参与和推动泛北部湾、大湄公河、中越“两廊一圈”等次区域合作及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与东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与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建立58对国际友好城市,居西部地区第1位。积极参与上海世界博览会,展示广西新形象。在大陆省、市、自治区中率先赴台成功举办大规模综合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实现桂台全方位交流对接。与泛珠三角合作以及省际合作深入推进。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7.8%,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5.6%,对外投资额年均增长85%.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5家、中央企业40家、国内500强民营企业8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由16家增加到27家,保险公司由10家增加到26家。
(八)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保建设实现新飞跃。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2005年的8.8%、32.9%提高到2010年的60.6%和60%,我区成为全国第9个、西部第2个县县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省区。制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电解锰环境综合整治全国领先。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8%,提高5.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4位;新建沼气池106万座,沼气池总量达371.3万座,入户率达到46.4%,居全国第1位。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明显增强,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山青水秀生态美”成为一大优势和亮丽品牌。
(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化软实力实现新提升。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成效明显,研制成功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铝电解预焙槽控制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中级轿车正式下线,世界首台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柴油发动机、世界最大的机械式硫化机、我国最大的轮式装载机等研制成功,世界首例亚种间克隆水牛、首例冷冻胚胎克隆水牛培育成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全面展开。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两基”攻坚目标;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实施的三年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顺利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实现翻番;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比2005年增长42.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防治艾滋病和地中海贫血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工程建设加快,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诚信计生模式全面推广。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科技馆、广西体育中心体育场等一批工程建成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总结推广来宾等市创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经验取得明显成效。创作生产了一批文化艺术精品,打造了《印象·刘三姐》等一批着名文化产业品牌,组建了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出版发行和报业实力居西部地区前列。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屡创佳绩。
(十)人民群众生活显着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区各级财政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累计达到3305.15亿元,是“十五”的3.61倍,年均增长32.8%.5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4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88.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都在4.5%以内。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兴边富民行动和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扎实推进,大石山区五县、桂西五县、重点库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及桂西北少数民族村寨改造全面完成。5年帮助114万农村人口脱贫,解决1063.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和华侨农林场危房改造26.23万户,16.34万户城镇居民享受廉租住房。社会保险待遇大幅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共达2077万人次,比“十五”期末增加997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3.1%;220多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建成五保村6852个,集中供养对象10万人。64万城市居民和316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连续5年全力为民办实事,群众最关心的切实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战胜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特大干旱和严重的洪涝灾害,累计救助受灾群众1778.81万人次,重建倒塌民房45.79万间。初步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8917元增加到2010年170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95元增加到4543元,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2.7%.居民消费价格年均涨幅3.2%,物价基本稳定。
认真做好信访、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深入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治安管控水平,平安创建取得新成效;坚持公正廉洁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事故总起数大幅下降。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治成效显着。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80周年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民族工作取得显着成绩。我区被誉为全国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
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消防、保密、口岸、统计、工商、税务、供销、通信、海关、检验检疫、海事、气象、地震、地矿、测绘、农机、哲学社会科学、政策咨询、地方志、档案、法律援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789件,政协委员提案2729件,办结率100%.制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草案)44件、政府规章50件。在全国率先建成自治区、市、县三级电子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和机制。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着力把项目建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和廉政工程。
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完成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7.1%;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7%,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600亿元,增长47%;新增城镇就业45.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4%和14.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保持和扩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这条资讯发生在
过去五年,全区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用激情与拼搏,谱写了广西发展的新篇章,八桂大地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和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做大做强做优的新时期;城镇化进入快速成长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进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新时期;交流合作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交通建设进入高峰期,加快由全国交通末梢成为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服务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北部湾经济区加快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新突破、实现大发展的五年;是我区化危为机、强基固本、迅速提升实力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是我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地位明显提高、作用更加凸显、影响不断扩大的五年。今天,北部湾畔千帆竞发,西江水道热潮涌动,红色土地潜力迸发,千里边疆繁荣巩固,一个崭新的广西正在祖国的南方崛起!
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三换”战略思维和“三个优先发展”,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必须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采取“四个非常”,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凝聚起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和坚强意志,办好大事,克服难事;必须坚持深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必须坚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区内外朋友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驻桂部队和兄弟省(市、自治区),向所有关心支持广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改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创新型人才缺乏;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以克服和改进,把全区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追赶意识,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解决我区所有问题的关键,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富民强桂”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与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相统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相一致,是我区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反映全区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富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极大丰富文化生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感。
“强桂”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大力提升软实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在西部开发崛起的前列,使我区成为产业发达的经济强区。
《纲要(草案)》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必须立足扩大内需;必须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要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必须充分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翻一番,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翻一番以上;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力争城镇化率提高到50%;
--科技教育发展明显加快,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按国家下达的指标执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全区总人口控制在5400万人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全方位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4大类共33个具体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7项、约束性指标16项。与以往相比,指标数量减少,重点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清晰;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耕地保有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氨氮排放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减少、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全区总人口、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列为约束性指标,体现了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体现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纲要(草案)》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主要是:
(一)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坚持走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做优工业,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发展壮大千亿元产业。力争到2015年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超3000亿元,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6个产业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生物4个产业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使我区千亿元产业达到11个。重点建设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东风柳汽商用车、中石油钦州炼化一体化二期、中石化铁山港炼化一体化、防城港钢铁基地、北海电子产业园、贺州电子生态科技产业园、沿海和西江修造船基地等。
提升工业整体素质。打造“千亿元企业”和“千亿元产业园区”.把上汽通用五菱、玉柴、柳工集团和中石油钦州炼油厂等培育成千亿元企业。加快发展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玉柴工业园、梧州陶瓷产业园区、贺州旺高工业区、来宾市工业区等27个重点工业园区,建成一批总产值超千亿元园区。实施“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优秀企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左右。重点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尽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力争到2015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100万千瓦。重点建设防城港红沙核电、岩滩水电站二期、龙滩水电站二期、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及一批火电等项目,建成南宁电厂、贺州电厂、西气东输二线等工程,推进防城港白龙核电、平南白沙核电站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新建一批骨干电网。加强对外能源合作。
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和综合管理能力。
加快推进信息化。鼓励支持企业在研发、管理、控制和营销等方面的信息化改造和集成应用。加快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等网络设施,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物联网。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建设。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的美好家园。
这条资讯发生在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重点建设15个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和35个自治区粮源基地县,实施标准粮田建设、土地整治、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和“339工程”,力争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500万吨以上。建设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品等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等农业园区。抓好农产品加工。打造5个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和20个超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0家以上。
加强水利建设。加强重要江河干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大藤峡、洋溪、落久等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以及海堤标准化工程,加快建设桂中、桂西北、左右江等旱片治理工程,完善一批灌区和水库自流灌溉骨干渠系,完成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实施通乡公路等级提升、通村公路硬化和通屯道路通达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信息网络进村入户。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实施“万元增收”工程,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培育发展经济强县。实施扩权强县。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农产品加工、特色资源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发展与大中城市、大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集群,全面推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打造一批经济强县。
(三)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纲要(草案)》提出,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
加快壮大中心城市。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把城市产业园区作为城市新区进行规划建设,以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城市新区扩展。《纲要(草案)》对加快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汽车城、桂林临桂新区以及其他中心城市新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培育发展城市群和城镇带。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集约发展县城和小城镇,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体系,加快壮大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群和城镇带。
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科学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城镇设计,建立城镇规划动态监控体系。统筹城镇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突出城市特色个性塑造,打造一批名城名镇。
加强城镇化管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建设数字城市,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风貌改造工程,建立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强城市交通科学管理。
(四)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未来5年是我区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把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食糖、汽车、钢材、有色金属、建材装饰、农资农机、中药材等一批集散能力强、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发展国际物流,推进连接东盟、辐射内地的出海出边物流通道建设。加强会展业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桂林旅游博览中心、梧州国际人工宝石展示中心、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展中心等。推动会计税务、咨询评估、工程设计等中介服务业发展。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建设“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新网工程,南宁、柳州食糖现货交易市场,大型工业品、粮食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等工程,培育一批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大型商品市场。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业态。
大力发展金融业。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15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6万亿元和2万亿元。继续推进“引金入桂”,鼓励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机构。支持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深化改革。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创新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鼓励更多企业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加快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
加快发展旅游业。力争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重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大新和凭祥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西江旅游带,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百色、河池、崇左全国红色旅游及红水河生态旅游基地等,打造桂林、南宁、北海、梧州等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发展旅游强县、特色旅游小城镇和乡村旅游。
营造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实施服务业百强工程和品牌发展工程,扩大服务业开放,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年营业额超百亿元的大型服务业集团和知名服务业品牌。
(五)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出省出边出海国际大通道。《纲要(草案)》提出,要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初步形成网络设施衔接完善、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到2015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建成南宁至广州,南宁至桂林,南宁至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城际客运专线;新建黄桶至百色、柳州至肇庆等铁路,实施湘桂线、黔桂线、南昆线等线路扩能改造,推进南宁枢纽、柳州枢纽等场站建设,推动南宁至新加坡等铁路建设,基本建成“一轴四纵四横”现代化快速铁路运输网络,地级市开通运行城际高速列车,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高速城际铁路网,开通运行南宁至北京高速铁路,我区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加快公路网建设。力争2015年公路总里程超过1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建成3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00公里以上。建成河池至都安、钦州至崇左、玉林至铁山港等高速公路,开工河池至百色、梧州至柳州等高速公路,加快滨海公路等国省干线改造,基本建成“四横六纵六支线”高速公路网,实现高速公路网覆盖所有中心城市,85%以上县城半小时内通达高速公路。
提升广西北部湾港综合能力。力争到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总吞吐能力达到3.36亿吨以上,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100个。建成防城港20万吨级、钦州港30万吨级航道,以及防城港东湾403至407#、钦州大榄坪3至13#泊位,北海石步岭港区邮轮码头等工程,开工建设防城港云约江南作业区1至4#泊位等工程。
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力争2015年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形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江海联运的西江黄金水道。建成桂平二线、郁江老口航运枢纽、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柳州阳和一期、来宾宾港作业区等工程,开工南宁至贵港、来宾至桂平二级航道、西津枢纽二线船闸等工程。
积极发展民用航空事业。力争2015年全区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750万人次,形成以枢纽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和通用航空机场为辅助的民用航空网络。重点推进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桂林两江机场航站楼建设。
(六)深入实施“两区一带”总体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推动产业、港口、交通、物流、城建、旅游、招商、文化大发展。加快推进钢铁、石化、铜镍、核电、林浆纸、电子信息、修造船、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布局建设,大力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发展陆海旅游,提升滨海、岛屿、港湾等旅游精品。力争到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带动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原材料、轻纺化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形成分工明确、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产业带。进一步提升梧州、玉林、贵港、贺州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加快桂西优势资源开发。以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发优势资源,重点打造铝业、有色金属、糖业、锰业、能源、旅游、建材等产业和口岸经济,把百色、河池、崇左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和资源深加工基地。
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各地按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
(七)加强节能减排,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强化节能减排,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强节能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一批重点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和节能服务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企业节能低碳、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实行取水总量控制,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和技术改造,加强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管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循环经济工程和1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以及百色、梧州、玉林、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市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成糖业循环经济示范省区。在铝业、化工等重点行业构建循环利用产业体系。
强化环境保护。重点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和治污设施监管。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北部湾近海海域陆源和海洋污染物治理。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到201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
加强生态建设。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加快构建桂西、北部湾沿海生态屏障,建设桂东北、桂西南、桂中生态功能区,十万大山生态保护区和西江千里绿色走廊。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增强城乡防洪能力。加强重点地域山洪地质灾害治理。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建设。
这条资讯发生在
(八)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科技进步是实现“富民强桂”的重要支撑。《纲要(草案)》围绕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增强经济发展持续动力,对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进行了具体部署。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23个自治区级的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实施千亿元产业“350”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和“广西创新计划”,全面实施质量兴桂战略,开展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力求在关键性技术、基础工艺及重大装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名牌产品。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发展。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型企业。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科技投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完善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九)大力推动教育和人才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实施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是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力争到201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0%,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8%左右。二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边境、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三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十项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是深入实施十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
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依托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实施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制度和院士后备培养工程,加快发展人才小高地,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造就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和妇女人才队伍。二是健全人才发展机制。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使更多人才脱颖而出。
围绕建设文化强区目标,弘扬优秀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一是提高全区各族人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二是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加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实施重振体育雄风计划。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体育城、广西刘三姐演艺城、柳州文化产业园、桂林演艺之都、钦州坭兴陶文化园、百色红色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工程,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以上。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纲要(草案)》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促进充分就业。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未来5年城镇新增就业19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万人。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力争到2015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月最低工资1000元以上。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到2015年,全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40万人、失业保险240万人、工伤保险250万人、生育保险22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重点建设5000个五保村和400所乡镇中心敬老院。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重点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工程。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立足保障基本需求、推动合理消费,加快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新的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革命老区、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的重点区域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易地扶贫搬迁、教育移民扶贫和移民新村、移民增收等工程,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积极改善贫困地区和库区生产生活条件。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管理相互联系与支持的社会管理机制。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应急体系,重点建设中国-东盟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城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等工程。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大社会矛盾调解力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平战结合、相互兼容、共建共用的基础平台,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十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提高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和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力争到2015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460亿美元,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0亿美元。
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深化各领域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财税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等改革,建立健全要素市场。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和其他各类试验区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承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务实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中越“两廊一圈”合作,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进交通、电力、电讯、信息网络等互联互通。建设运营好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推进北海出口加工区扩区升级,完善内陆“无水港”网络。加快建设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凭祥-同登、东兴-芒街、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拓展与日韩、欧美、大洋洲、非洲等的经贸合作。
扩大国内多区域合作。全面提升与珠三角地区合作水平,加强省际合作,深化桂港、桂澳合作,拓展桂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深入推动央企入桂、民企入桂。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着力建设南宁、钦州、梧州、北海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和自治区加工出口基地及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加强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加强口岸建设。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以东盟为重点的多种形式投资、贸易、产业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工程招投标、境外工程分包和国家援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国·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建设。
(十二)深入推进依法治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做好宗教、侨务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桂基本方略。发展人权事业。
各位代表!展望“十二五”,我区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的伟大征程,前景十分广阔,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规划蓝图一定能够实现,奋斗目标一定能够达到,广西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三、2011年的主要目标与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万亿元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按国家下达指标执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5%左右。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发展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和“千亿元企业”.加快实施661项投资1亿元以上和33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继续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点加快广西柳州汽车城等产业园区建设。研究制定培育千亿元企业“一厂一策”扶持措施。力争今年石化、机械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力争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园区超过20个,年产值超500亿元的园区3个;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企业达到34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2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区26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在500-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和扩大规模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协调。
(二)抓好投资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668个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007亿元。持续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新开工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南宁至凭祥段等6个项目,续建南宁至广州、贵阳至广州等21个铁路项目,竣工德保至靖西等2个铁路项目。新开工贵港至合浦等6条高速公路,续建梧州至贵港、麦岭至贺州等20条高速公路,竣工宜州至河池等4条高速公路。新开工北部湾港10个泊位项目,续建防城港18至22#泊位等15个项目。新开工贵港枢纽二线船闸等8个项目,续建桂平二线船闸等12个项目。加快建设南宁门户枢纽机场和桂林国际旅游机场,全面开工建设南宁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推进防城港白龙核电、平南白沙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来宾合山电厂上大压小等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发电,加快贺州电厂、岩滩水电站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一批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77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80座以上。继续实施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抓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积极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切实抓好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县域招商和大兑现工作,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实行重大项目约谈制度。坚持重大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安排好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做到依法用地,文明征地,和谐拆迁。
(三)以扩权强县和中心城市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全力贯彻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及19个配套文件。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进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全面扩权强县,优先发展县城。积极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全面实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启动村镇规划集中行动。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办好首届全区城市园林园艺博览会。
这条资讯发生在
(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抓好粮食基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继续实施“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狠抓“菜篮子”工程和“339”工程、“万元增收”工程建设。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华侨农林场改革。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供销社改革、“农事村办”、农村金融改革和农业保险等。
(五)促进“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抓好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建成中石化北海石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北部湾港码头泊位及深水航道建设,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超过1.5亿吨。推动保税物流体系运营发展。加快经济区同城化进程。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西江枢纽及船闸、航道疏浚、港口和物流设施、运力优化、支持保障系统等五大工程建设。推进桂东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资源富集区有色、黑色金属和制糖循环经济、水电、旅游、边贸物流和出口加工等项目。
(六)加快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及13个配套文件。重点推进已规划的十大生产资料市场、十大综合性商品交易市场、十大零售商业中心和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兴业态。加快劳动力和技术市场规划建设。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继续抓好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策划推出一批特色旅游精品和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力争今年旅游总收入达1100亿元。
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广西美术馆、广西铜鼓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以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动漫和网络游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实施百家博物馆建设。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七)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健全统计监测考核和奖惩制度,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强化重点行业节能管理,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制糖、铝、锰、石化、建材等行业构建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推动节地、节水和集中集约用海。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退耕还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八)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和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自治区和各市建成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创业项目资源库,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大力发展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的微型企业。从今年起自治区本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一批亩均产值超万元的“万元片区”,发展一批“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支持劳务返乡人员发展产业、创办企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的最低工资制度。
(九)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最大限度取消民间投资限制,进一步扩大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快筛选充实一批鼓励和支持类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建设、营运或向民间资本转让、拍卖。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资金、土地、金融、税收支持。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推广活动。实施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力争今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优先发展教育,启动实施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广西教育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和十大改革试点。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与科技领军人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力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加大扶贫力度,今年全区减少贫困人口20万以上。加快兴边富民行动步伐,进一步落实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的优惠政策。继续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加强价格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深入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防控”.加快公安、司法、信访信息化建设步伐。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宗教、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水文、测绘、参事、史志、档案等工作。
今年全区筹措资金300亿元以上,实施十项为民办实事工程:
1.实施医疗卫生保障惠民工程。筹措资金98.5亿元,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城乡三项医疗保险,使参保率达到90%;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00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治工程;支持7000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支持3000个村级人口计生健康服务室标准化建设。
2.实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筹集资金46.5亿元,进一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新增参保人数16万人;将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到44个县(市、区);提高自治区对城乡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新建1000个农村五保村。
3.实施安居惠民工程。筹措资金24.35亿元,补助市县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改造12.84万户;对全区12万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为全区约1000万户农户提供农房政策性保险保障;完善融水苗族自治县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
4.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筹措资金30.28亿元,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0年的85%提高到86%;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学校舍进行安全加固、重建或避险迁移;对就读普通高中的库区移民子女和在国家级贫困县就读的普通高中学生免学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进行更新改造;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进行资助;对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贫困新生的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进行资助。
5.实施文化惠农工程。筹措资金1.58亿元,支持800个村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全区行政村每月每村放映一场电影。
6.实施生态惠民工程。筹措资金13.84亿元,重点支持通道绿化和村屯绿化等项目;对8200万亩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公益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补助新建12万座沼气池。
7.实施强农惠农补贴工程。筹措资金32.72亿元,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1200万亩;对农民购置农机具进行补贴;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村“一事一议”奖补项目。
8.实施强基惠农工程。筹措资金32.5亿元,支持143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修建屯级道路2000公里。
9.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筹措资金18.5亿元,解决300万人饮水安全困难问题;继续实施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
10.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筹措资金3.5亿元,建设一批水库移民新村。
(十一)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发展体制机制。鼓励和推进国有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继续推进一批国有控股企业境内外上市和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工作,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完善自治区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加快推广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积极稳妥推进居民阶梯电价改革和百色、来宾、河池铝工业用电直供电试点。基本完成三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大力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及城乡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启动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和第五轮科技创新计划。继续推进全民创新。
(十二)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配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举办相关纪念活动,精心承办好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务实推进凭祥-同登等跨境经济合作区以及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完善口岸功能和大通关机制。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商务总部经济。办好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积极深化区域及省际合作,扎实推动央企入桂、民企入桂和引金入桂。深度拓展东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加快推进与东盟、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举办好“跨国公司八桂行”等活动。推动优势行业的龙头企业赴境外投资。大力推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请进来”、“走出去”.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坚定性。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二是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严格实行首问负责、责任追究和限时办结制度,切实加强督促检查,既确保政令畅通,又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三是着力提高服务发展的效率和水平。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制、集中会签会审制等机制,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戒空、戒虚、戒假、戒骄、戒懒、戒奢,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雷厉风行的工作劲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五是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六是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廉洁自律,依法惩治腐败。切实把建设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的要求落实到各个环节。我们一定勤勉尽责,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
各位代表!“十二五”宏伟蓝图绘就在我们面前,实施重任落在我们肩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