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从完全陌生到渐趋熟悉,从最初的“赶鸭子上架”到现在的主动寻求合作,在过去几年,金融机构和文化产业的结合走过了一段艰难的磨合期。如今,在相关主管部门的不断努力下,不管是银行信贷、投资基金、保险,还是上市融资,文化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也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不断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毕竟,对于依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文化产业来说,要想在未来几年实现倍增目标,金融机构的支持至关重要。
推进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
文化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为一个老话题了,但何时能够不再是话题?以文化部为主的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在和金融机构联合探索适合文化企业的信贷产品。
近年来,文化部先后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银行等建立了部行合作关系,将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政策引导功能与金融机构积极开拓文化产业市场主动性结合,搭建企业与银行机构之间的公共服务渠道。
部行合作机制运行以来,合作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产品,提升服务,优化模式,为各类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截至2011年末,仅部行合作机制框架下,已有68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获得总计188.91亿元银行贷款。部行合作的示范影响作用迅速体现,有力地鼓舞了各类银行机构积极拓展文化产业信贷市场的积极性。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国文化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累计达到861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20.4%。
部行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得到认同与推广,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和当地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开展文化产业投融资领域的合作。目前,山东、山西、广东、海南、重庆等27个省区市的文化厅(局)与当地银行机构开展了政银合作,上下联动,进一步拓展了部行合作的影响力。
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投融资指导处处长许蓉介绍,未来几年,文化部将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的信贷产品,巩固和深化部行合作机制,加大文化产业信贷投放,创新文化产业授信模式,打造文化产业全产业链信贷融资体系,同时鼓励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综合利用多种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与文化企业对接。
继续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尝试
近年来,一批经营稳定、管理成熟的优质文化企业逐步登陆资本市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2011年4月,为科学引导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企业境内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建设“文化企业境内上市资源储备库”,及时掌握优秀文化企业的上市意愿和进展情况,联合证监会、沪深证券交易所等部门与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企业上市培训,积极建立文化企业上市的培育、辅导和推荐机制。许蓉表示,这也为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发行一批”的梯次推荐格局,鼓励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打下了基础。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文化企业已达50余家,涉及演艺、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发行等领域。宋城股份、拓维信息、奥飞动漫、华录百纳、珠江钢琴等一批文化企业成功上市,通过资本市场为自身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融资渠道。“十二五”期间,文化部还将推动30家以上的文化企业境内上市,打造资本市场上的文化产业板块。
但由于行业的发展特性,决定了文化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民营文化企业在上市融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被歧视。一方面,对民营文化企业的可持续盈利审核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文化类企业的生产动力在于个人能力的发挥,其人员流失风险大于其他企业,因此融资时的审核难度也会相应提高。
此次《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提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优质文化企业利用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规模。今后几年将培育30家上市文化企业。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表示,民营文化企业在此轮文化产业增长的趋势下将迎来长期发展利好,从政策的长期趋势来看,部分投资管制也将逐渐解除,区域性、行政性限制也将随之得到缓解。届时,民营企业能获取发展利好,中小民营文化企业上市所遭遇的节点性问题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文化产业保险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广
2010年12月,保监会、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启动保险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利用保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的功能,充分化解文化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信用保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此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演艺活动财产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侵权保险”“文化活动公共安全综合保险”等11个为文化产业量身定做的保险产品。人保财险推出的艺术品专属保险第一单,就为价值高达1.2亿元的艺术品提供了从馆藏、展览到运输各个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保障。许蓉介绍:“文化产业投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将有效化解文化产业项目中的运营风险,提高文化企业深入利用金融市场、金融手段的积极性。”
然而,在文化保险险种试点的过程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人保财险的客户访谈和调研发现,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着风险高、数量多、规模小、轻有形资产、重无形资产、业务发展不成熟等特点,大部分文化主体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和稳健经营理念,对文化产业保险没有认同感,对保险服务的接受度有待提高。“一方面,有支付能力的文化企业对于可能发生的灾害总是抱有侥幸心理,不愿意支付有限的保费进行风险转移;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处于成长初期的文化企业来说,经营尚难维系,企业风险管理的保险解决途径更无从谈起。由于企业总体保险需求不足,投保动力不强,保险支付能力不够,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引导提高文化企业对保险的认可程度。”
2011年,财政部下发《关于申报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明确对文化企业提供保险费中央财政补贴。人保财险负责人表示:“由于补贴政策、补贴标准、补贴流程尚不确定,导致转制补贴和银行贷款贴息补贴等资金完全挤占了保险费补贴资金,致使文化企业的投保意愿和保险需求无法调动,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开拓异常艰难。从地方上看,虽然有些省市政府下发文件提出要给予文化产业保险一定的保费补贴,但是由于中央指导性文件尚未推出,导致地方财政支持政策推动进程缓慢,业务推动难度加大。”
根据《倍增计划》,未来几年文化部将推动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设,创新文化产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总结和推广文化产业试点险种。人保财险负责人表示,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建议文化部和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保费财政补贴的额度、范围和比例。针对文化产业专属产品和国家重点项目,建立参考银行贷款贴息和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方式,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划出一定资金对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扶持文化行业给予30%至70%的保险费补贴,同时要求各地方财政根据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给予相应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制定明确细化的财政补贴对象、标准和操作流程等相关规定,加强宣传和明确补贴流程,有效提高文化企业的投保意愿和支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