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趋势 > 广西南宁:打造发展的“文化引擎”
广西南宁:打造发展的“文化引擎”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2年开春,南宁推出三项重大文化项目:创作大型民族歌舞剧《百鸟衣》、拍摄南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南宁兵变》以及一台具有邕州神韵能够“天天演”的节目。

  “目前,南宁市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占3.29%,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规划,今后将上升到5%。”日前,南宁市文化局副局长桂文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南宁市在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力推文化产业,打造发展的“文化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掘金

  南宁市文化产业门类基本完备,但文化创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链尚未形成,科技含量和创新活力不足成为南宁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问题。

  从2005年起,南宁软件园将动漫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着手打造动漫产业基地,引导各软件企业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如今,南宁已具备开发制作出3000分钟动漫内容及周边产品研究能力。通过挖掘潜力、整合优势力量,以广西接力天高动漫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哈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动漫企业打造了一批特色动漫作品,如《漫画刘三姐》等。

  同时,南宁网络文化业结构逐步改善,规模化和连锁经营逐渐占据市场主流。据初步统计,目前南宁共有网吧883家,年营业额约2.3亿元,上缴税费约2000多万元,提供就业机会6000个。其中,以南宁时空网为代表的本土网络发展迅速,加速了南宁网络文化业的发展。

  借力东盟铸品牌

  “南宁要打好中国—东盟品牌,利用既沿海沿边又沿线沿江的区位特色,让文化‘走出去引进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桂文志告诉记者,从大的区位优势来看,南宁具备沿海、沿边、沿线、沿江的多重身份,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可凭借这些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打响“中国—东盟”文化品牌。

  近年来,南宁依托双重优势,融合少数民族文化、中国—东盟及世界一些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元素,把壮族传统“三月三”歌圩,发展成为连办13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品牌,形成南宁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通过“民歌搭台、经贸唱戏”的方式,2011年活动期间,实现了“投资项目合同金额150亿元、签订商品购销合同金额150亿元”的新突破,为期6天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品贸易成交量再创新高,累计交易总额达到17.1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5%。

  桂文志透露,如今南宁市准备在会展中心打造“天天演”的文化项目,即聚集每年民歌节的精品节目等天天上演,通过结合风情东南亚的元素打造文化品牌。他还说,如今国内外很多商家欲以南宁为依托进军东盟国家,因此纷纷聚焦南宁,共同开发文化产业。

  大项目引领驱动力

  桂文志坦言,目前南宁市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仅占3.29%,其中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偏多,缺少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文化产业项目。他认为,南宁市下一步应重点实施“大项目推动战略”。

  2011年,《南宁市全面推进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意见》出炉,提出今后5年内,南宁市将力争新建、改扩建20到25家行业博物馆、国有企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形成以南宁博物馆为中心,以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南宁孔庙博物馆、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南宁市规划展示馆为支撑,以各县(区)及社会各专业博物馆、纪念馆为补充的全市博物馆网络。

  此外,总投资近1亿元的南宁市民族艺术基地已开工建设;南宁市群众艺术馆、顶蛳山遗址博物馆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在申请项目立项;中国—东盟儒学文化产业园、中国—东盟书画艺术产业园、南宁市文化艺术创作展示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策划。

  大型项目不仅能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据估算,这些项目建成后,整个南宁市文化产业有望实现大繁荣大发展,对GDP贡献率将达到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