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深圳文博会启示录:当资本热恋文化
深圳文博会启示录:当资本热恋文化

             来源:新晚报 陈云朋 阴祖峰  

深圳文博会哈尔滨馆现场。 资料片

时装周成冰城又一文化品牌。 资料片

音乐剧《蝶》精彩纷呈。 资料片 

核心提示

为期四天的文博会在深圳落下了大幕,15个副省级城市唯一独立参展的哈尔滨,在“中国文化第一展”上斩获了32.55亿元的资本投入。借助鹏城的展台,更多的冰城文化企业受到了大量资本的惊鸿一瞥,并有很多“资本”显露出积极的投资意向。或许这不能说明资本的整体流动方向,但至少能看出它与文化的浓情蜜意。

文化与资本好比是一对恋人,二者的关系复杂而微妙。

十年前,嫌贫爱富的资本并没有对文化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文化追逐资本的过程显得艰难而曲折。十年中,文化在接受了岁月和政策的洗礼之后,资本开始重新发现这个产业的魅力,并近乎疯狂地寻求与文化的联姻。如今,二者似乎走到了蜜月期,资本看好文化的丰厚嫁妆和美好“钱景”,文化亦乐享于资本的家境殷实和慷慨投入。

先知先觉的“文化资本”

4月28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飞抵冰城,随行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投资200亿元兴建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人们不仅从中感受到这位商业地产教父的豪气,更读出了他作为“文化资本家”在产业布局上表现出的洞察力。

回到十年前,一个暖冬,冰与雪少有地迟到了,可对于刚起步的红博商业是提前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气。没资源,没经验,没顾客,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是没竞技力。与大多数商人不同,刚过不惑之年的王丽梅并未病急乱投医,而是另辟蹊径地在当时几乎平行的商业与文化中找到了交点。

红博举办了第一届冬装节,关之琳、安在旭、陆毅、梅婷相继抵哈……在明星效应的带动下,一举扭转了颓势。此时,寒冬才迈着慵懒的步伐缓慢到来,红博却已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老毕、超女、郎朗、维塔斯、王菲……与其说红博请来的明星越来越大牌,不如说商业加文化的营销模式越来越纯熟。王丽梅就这样与文化结缘,顺理成章地成为哈尔滨最早期的“文化资本家”,并一直将文化与商业的结合传承下来,一直到现在。

“嫁接”了798、红磨坊等风格的西城红场,正是红博以文化的视角、按文化传播的规律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精心打造的一个辨识度极高的商业文化新案例。这里的每一个区域都生长着文化,透过“红场”,可以品读到红博商业的文化路径,也能清晰地看到王丽梅的布局。

 

资本从“应邀”到“硬要”

作为企业家,追逐利润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作为涉足文化产业的企业家,不仅需要敏锐的嗅觉和洞察力,还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显然,王丽梅是后者。

十年前,王健林绝不会放下低风险、高回报且需求率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企业,去投资文化产业,可能只有“疯子”才会那么做。没错,王丽梅就是被窘迫的现实逼“疯”的,如果没有她的“疯”,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红博商业“帝国”。 这就是那个年代文化产业与资本关系的真实写照。

“疯”的还不止她一个。2004年,“音乐剧疯子”李盾找到了松雷集团董事长曾庆荣,在她办公室用半小时描绘了音乐剧未来的广阔市场,向曾要6000万元投资。没人相信曾庆荣会陪他“疯”,但李盾成功地拿着6000万元支票走了。因为曾庆荣坚信,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文化也能赚钱的阶段。如今松雷旗下的文化产业囊括演艺、影视、动漫等多个项目,文化产业已成为松雷的支柱产业。

榜样都是“先知先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策的改变,没有人再认为她们是“疯子”,她们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取向赢得了时机,也赢得了市场。仿佛一夜间,全国的“资本家”如醍醐灌顶般觉醒,大量资金开始流向文化产业,这股资金气流也波及到了北国冰城: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大巨头分账的哈尔滨市盛源文化公司在中作盛源数字出版基地项目中获得了3亿元的投资;因《乡6》火遍全国的宾县英杰风景区也在与本山传媒合作的影视基地项目得到了4.5亿元的支持;五常北方旅游新村(银河谷)更是签下了10亿元大单……本次文博会,哈尔滨文化产业招商硕果累累,20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额达32.55亿元。

大众的资本需要“个性”的文化

王丽梅、曾庆荣在文化领域的成功或许需要机遇的青睐,但她们通过不同形式和方法找到资本上升空间的成功经验,却值得深思和借鉴,甚至可以被复制和超越。从中举一反三,哈尔滨的文化企业就能找到资本和文化对接的最佳途径。

硅谷是美国企业创新的圣地,Facebook是其间的典型。一般人认为企业上市,主要是为了融资,但Facebook显然并未局限于此。就像扎克伯格说的,他们在向投资者授予股权时就敢承诺,我们会不懈努力让他们手中的股权升值,并使其能够增值变现。成功的经验四海皆准——它告诉我们,当你的产品具有广泛的传播价值并在同行业中一马当先时,资本会不请自来。

2012年摘得法国戛纳电视节最佳动画片奖的《云奇飞行日记》已经显现这样的潜质。本次文博会上“航空模拟体验平台”项目就是品格公司动漫原创动漫作品产业化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一亮相就获得了上海西甲投资公司的青睐,签订了6000万元的合同。对于自己最骄傲的“孩子”, 哈尔滨品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青舫显得信心满满,“相信‘云奇’可以载着我的梦想、我的城市,飞得更远,在云端传播哈尔滨的文化。”

成绩固然可喜,视野尤为重要。作为首批16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平房动漫产业基地的能量显然还未完全释放,放眼望去,武汉、深圳、杭州等兄弟城市已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与学习的丰富经验和技术。

“嘎鲁”唱出文化与资本的共鸣

如何从产业、资本的角度去做文化,是中泰兄弟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姜宏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0年初,姜宏斌就想办一个有哈尔滨特色的音乐节,但一直纠结于没有创意和资本,2012年火爆一夏的《中国好声音》带给了姜宏斌灵感,“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看待一档电视节目,通过合作经营、资源置换、协议分成甚至股份互持等方式整合各种资源,这应该被看做是《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所在”。受到启发后,2013首届哈尔滨嘎鲁音乐节成功地与中华文化经济统一促进会签下1400万元的合同。

文化是有嗅觉的——是一种对艺术和文化价值的不懈渴求;同样,资本也是有嗅觉的——是一套精算的赢利模式。当二者不期而遇,会产生无限可能,但归根结底,文化能产生多大的利润直接影响资本是否介入和介入程度。

“哈市的文化企业想吸引资本,当务之急就是生产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产品,这些产品应兼具地域特色和排他性,且辨识度高”。市委宣传部改发办主任孙建伟感触颇深。

我们有产品且不乏精品,我们有文化且底蕴深厚,但如果从产业层面的开发与运营来说,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资本的注入和流通,任何时候都需要从业者的探索和尝试。虽然我市大部分的文化企业已初步觉醒,但在这条前程似锦又荆棘密布的路上,我们始终需要更多王健林这样的“文化资本家”,还有王丽梅、曾庆荣这样的“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