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文化消费领域是投资亮点
文化消费领域是投资亮点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年以来,文化娱乐消费明显看涨。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文化消费将井喷。我国2007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11年超过5500美元,文化消费处于快速上升期。曾任深圳同创伟业投资公司上海办公室投资业务负责人的鲍正熙认为,未来5到10年仍将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

       作为一位职业投资人,鲍正熙投资的公司包括利诚集团、迪赛诺医药、伟泰科技、智翔集团、海优威科技等,早年主导的案例中,包括阳光电源A轮融资、Heinz(亨氏)中国并购等案例。拥有10年企业融资、直接投资(PE)与跨境并购(M&A)经验的鲍正熙认为,我国文化消费处于快速上升期,未来5到10年仍将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尤其以用户为核心的消费模式,将成为未来行业增长的关键点。

       电影——后期和非票房产业值得关注

       在鲍正熙看来,电影后期制作和非票房产业是值得关注的新增长点。

       “中国电影市场还将增长。中国2011年的人均观影人次为0.54次,即平均每人两年才去电影院一次。2012年电影人均观影人次里以北京、成都较为领先,分别为2.41次和2.11次,但这距离美国的人均观影人次4.15次仍有很大距离。预计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观影习惯的形成、城镇化的加快、影院数量的增加和影片选择的多样化,人均观影人次将逐渐提高。”鲍正熙分析。2011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131.15亿元,201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超170亿元,并且2012年票房的增长速度保持在30%左右。从2005年到2011年情况看,国内票房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速达46%,2012年回到30%附近,预计未来国内票房收入仍会保持在30%左右。

       “电影后期制作值得关注。电影制作领域目前已有一些上市企业,如华谊兄弟,这些企业积累良好的资源并建立了品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在电影制作服务链的后端,在后期制作和服务领域国内还没有上市公司。另外,华人在后期制作领域的人才数量多而且都想回国创业。”鲍正熙表示。

       此外,我国电影产业非票房收入的成长空间还十分巨大。在美国等电影产业发达的市场,票房、品牌合作、电影版权及衍生品的市场各占盈利的1/3。而在中国,电影的大部分收入仍依靠票房,所以我国非票房收入的提升空间巨大。2007年我国电影非票房收入为7亿元,而2011年为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所以,电影的非票房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电视——内容供应商机会较大

       鲍正熙谈道,中国上游精品电视剧制作企业分散,精品剧稀缺,一般剧过剩。2011年,中国电视剧申请立项近3万集,制作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469 部、14942集。2012年这一现状仍然延续,全国影视公司向原国家广电总局申请立项拍摄的电视剧数量增至1040部33877集,大大突破了业内关于2012年电视剧产量将达到2万集的预测,电视剧的制作数量创新高。然而,电视剧一年的播出量大约只有7000集,目前具有播出新剧实力的全国播出平台不超过6家,按照一年365天、每晚播出两集来计算,也仅仅4380集而已。

       电视剧生产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但精品影视剧价格仍有上升空间。“那些能持续制作精品电视剧的公司,未来可能成为领军企业。”鲍正熙表示。前两年起,自制剧成了新的潮流,包括央视和安徽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纷纷借影视展推出新的自制剧,对目前大量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形成了极大的市场竞争。虽然对于众多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来说,前有实力雄厚的电视上市公司的压力,后有电视台的凶猛“围剿”,不过民营影视制作机构仍然拥有起舞的空间。最关键的是,不管是什么形式,好剧永远有市场。当制作公司没有好剧提供,电视台就有空间,反之亦然。电视剧的进入门槛虽然低,但是要保证每一部剧都是好剧其实很难。

       电视台竞争加剧,优质节目需求巨大。各家电视台,尤其是省级上星卫视对于收视率的争夺异常激烈。原广电总局“限娱令”和“限广令”加剧了电视台改版和创新的压力。卫视台开播了一批优质新节目,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一站到底》和《百变大咖秀》。“电视台对电视节目的大量需求给了第三方节目制作机构较大的发展机会。”鲍正熙分析。

       互联网——产值持续上升带来机会

       我国的网民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推动互联网相关消费指数持续上升。2012年国内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0%,而且手机网民超过了PC网民。

       整个互联网经济规模持续增加,2012年第三季度互联网经济规模首破10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64%。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传媒行业的推动也十分可观,2012年传媒行业中互联网及相关业务加总的产值占比达到50%。“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渗透和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鲍正熙表示。

       文化消费——居民消费的主力增长点

       中国文化产业保持强劲增长。2011年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规模达100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较上年增长20%,预计2012年将突破1322亿元,是2007年的近3倍。文化娱乐消费目前是国内居民消费增速最快的一个行业,而且呈现一个稳定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日常商业零售消费、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等传统居民消费业增速下滑的前提下,文化娱乐消费逐步成为新兴居民消费的中流砥柱。

       鲍正熙谈道,根据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文化消费将井喷,所以未来仍将是大发展时期。文化需求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才创造出的有效需求,所以文化消费需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收入的增加导致人们的消费结构由满足生存需求向满足精神需求转变,消费产品比重也由生存向享受型、发展型升级,表现为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我国2007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11年超过5500美元,文化消费处于快速上升期。未来5到10年仍将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围绕用户为核心的一系列消费将成为未来行业增长的关键点。”鲍正熙说。

       全国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建设布局”,将文化建设放在第三位,并在报告中以一个专门章节来谈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即占GDP比重由目前的3%增加到5%。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5.5万亿元,在未来几年内增长速度仍保持在20%。所以,预期在未来10年内,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推动仍是主要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