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版权集约化能否打通买卖双方之间的坎
版权集约化能否打通买卖双方之间的坎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百部文学作品,在没有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被摆在苹果应用商店出售,甚至免费下载。去年,22位中国知名作家曾向苹果公司集体维权,引起业界关注。

       自己微博中的原创图片被未经授权的某商家直接使用来获取商业利益,图片作者该如何维权?而被网络广为转载的图片,商家如何解决找不到原作者来授权的难题?近一年多来,微博上关于此类的图片版权争端不断发生,使得数字时代的版权维权和交易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13年全国版权交易共同市场年会暨版权集约化运营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全国各地50多家版权保护和交易单位负责人就数字时代的版权集约化运营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寻求建立版权产业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的开放平台和共享的收益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图片版权争端

       近两年来,一家名为华盖创意(北京)图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国内图片版权企业,引发了大至世界500强,小到淘宝网店等众多企业和商家的恐慌。原因无他,就在于华盖创意无所不至对图片维权的诉讼,以至于不少律师和专家质疑他们“恶意诉讼”。而记者通过网络搜索该公司名字发现,“敲诈”二字还经常被不少企业将其和华盖创意挂钩。

       为何华盖在图片版权维权的近半数诉讼中能屡屡“得逞”?有律师分析认为,这和目前国内企业多数习惯了“免费午餐”,未经授权直接使用网络或者其他出版物中图片的不良习惯密切相关。不少企业在接到起诉时心虚,往往赔钱了事,但在心理上并未认可这种版权管理方式,只认为对方是“敲诈”。

       虽然华盖创意的诉讼存在着不少争议,却也唤起了各界对于版权的重视,不少被侵权的作者或者版权方纷纷学习华盖借助法律武器维权,许多公司也开始通过正规的图片版权代理机构或者直接从作者手中购买图片版权。然而,并非所有的版权机构和作者都拥有华盖创意那样的维权人力和财力,他们往往在维权中处于弱势。尤其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版权的维护变得更为困难。而对于不少选择购买版权的企业来说,却面临着海量优秀图片的版权难寻其主,采用之后却往往引发维权争端。可以说,版权争端正在成为文化创意这个内容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图片的海量生产并高速传播,与传统的版权授权复杂低效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很容易搜索到我们需要的图片,但是搜到的每张图片都不知道能不能使用,因为授权没有解决。”北京版银科技有限公司CEO陈一宏一语道破数字时代版权交易面临的新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北京版银联合推出“版权印”,权利人只要向“版权印”平台上传自己的作品,便可通过各种网络标志给作品“盖”上“版权印”。用户只要点击作品的“版权印”,按选择的授权条件支付费用,会自动生成授权书,获得授权使用。据陈一宏介绍,目前北京版银正在与中国图片社、南方日报社等合作,清理图片版权资产,谋求打造中国图片版权银行。

       谋求版权集约化运营

       随着版权争端加剧,诸如北京版银此类的版权交易管理机构越来越多。而华盖创意从版权管理和维权中的获利,也使得越来越多人开始将目光转向版权管理中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野霏认为,文化产业虽形态多样,但有着共同特点,即以版权资产为核心要素进行生产和运营,产业发展有赖于版权保护水平和版权保护环境。因此,如何打通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的坎,建立产业化的枢纽,是版权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今年的全国版权交易共同市场年会暨版权集约化运营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形成了未来要加强对于版权的集约化运营管理共识,“集约”也成为版权产业的关键词。

       版权为何需要集约化运营?中国版权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表示,一是版权的创造越来越容易,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多,海量的版权价值参差不齐;二是版权需求越来越分散,传播分享越来越多;三是文化商品和数字内容越来越成为主要的消费领域,版权集约化运营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焦点;四是数字环境下,版权从创造到消费,整个链条的分化和融合越来越明确,节点的专业化集成也成为趋势。

       “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版权都是靠买断而非集成的,我相信没有几个企业有这样的资金实力,只有像苹果一样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分账模式,才有可能使得集约化运营变为可能,这种新的利益分配方式,才是版权集约化运营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殷秩松说。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也表示,版权集约化运营是当务之急,推动版权集约化运营平台的发展,是促进市场规范化、效益规模化的有效方式,是促进文化生产要素、流动与重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是突破传统模式发展瓶颈的革新手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立衔接产业上下游的平台

       “寻求版权产业链上下游的开放平台和分享收益的机制,是真正实现版权集约化运营的关键点。”殷秩松认为,在这过程中,首先要使得版权能够按照标准化合约快速实时进行交易和交付。就像北京版银开发的“版权印”一样,当商家想使用网上作品时,只需点击版权标志就能完成授权和交易。为此,全国版权交易共同市场各成员单位共同发起了《2013年全国共同市场宣言》,努力推进服务平台专业化、交易模式标准化、认证体系权威化和信用体系社会化的工作进程,提高版权流通集约化水平,创新版权服务机制、信用机制和运营机制。

       据殷秩松介绍,版权集约化运营分为几种形式,第一类是版权资产运营基金,如中关村新媒体版权基金;第二类是社会化版权托管服务平台,如微博社会化版权协作平台;第三类是专业化版权托管服务中心,如中国影视版权银行、中国作家版权托管服务中心等;第四类是版权云供应运管平台,如视频版权云分发平台。

        对于广受关注的数字出版领域,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认为,在未来5到10年,数字出版将迎来一个爆发期。“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着新的版权挑战——一方面,数字出版是海量内容的海量出版,传统出版的授权模式和传播模式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从收益的角度来讲,传统出版业也需要实现规模化盈利,而靠原有的单本书出版模式则很难实现。”面临这样的挑战,童之磊认为,未来的版权采集和保护也需要新的模式,就是将版权采集、传播、保护有机结合,通过对版权交易的每一个环节统一配置,一体化管理,高效保证版权的最大价值。“在传播的同时,过去的个人游击队式的版权保护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海量盗版的情况,要通过版权保护的集约化,从原来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高产出的方向转变。数字版权保护的集约化就是整合权利人、版权使用者、律师、行政执法网络等资源,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的对接平台,发挥各方优势,对版权进行无缝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