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促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2015年末,软件产业收入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元。
今年7月公布的第十一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中,排名前3位的企业都有超过百亿元的软件业务收入,特别是华为超过850亿元的软件收入规模格外引人注目。而2002年的首届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总收入仅为465.7亿元。
这场已经举行了10年的软件行业盛会,只是我国软件行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1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超过1.84万亿元,与此相比,2002年软件产业收入的1100亿元显得十分“渺小”。短短10年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实现了从千亿元级到万亿元级的跨越,根据《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软件产业到2015年末收入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元。
如今,软件产业已经高度融合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对促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业实力不断壮大
产业规模壮大是10年来软件产业发展最为直观的表现。“2010年软件产业总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到18%,软件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软件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从业人数超过200万人。”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告诉记者。与2001年相比,软件产业规模扩大了十几倍,年均增长38%。
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平均增速为47%,“十一五”平均增速为28%,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从高速增长转入增速相对平稳的新阶段。2011年,软件业务收入较2010年增长32.4%,超过“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
“我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升。”陈伟表示。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开发成功,在中间件、嵌入式软件、文字处理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领域相继取得突破,并在各自领域占据明显市场优势。
与此同时,互联网应用软件、企业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领域的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应用逐步普及,适应行业特点、技术先进的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突破8万件,“十一五”期间登记量翻了两番,平均增速达37%。
我国软件产业实力的壮大还体现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加强。2011年,软件业实现出口304亿美元,2001年到2010年软件出口收入年均增长49%,大大超过了同期整体产业规模的增长速度,我国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中所占份额由不足5%上升到超过15%。2010年我国软件和服务外包的执行金额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总量的5.4%,产业规模达到2750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基本形成了东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五大集群”、“东西映射”的良好发展格局。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今年年初,四川省成都市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从而成为中西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这项启动于2009年的软件产业政策,目前已向江苏南京、山东济南和成都3个软件名城授牌,并启动了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试点工作。“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是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试验田’,符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杨学山表示。
作为首批“中国软件名城”之一,南京市从空间布局上划定100平方公里作为软件产业的聚集区,在政策、税收、投融资及公共服务上给予支持。2005年以来,全市软件产业年均增速超过40%,去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520亿元。“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促进了产业集聚和创新提升。
除软件名城创建以外,近年来我国推动重点地区软件产业发展,加强了软件产业园区、孵化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据统计,软件业务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城市已经超过了10个,中心城市逐渐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地。
骨干企业在产业集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今年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数据显示,百强门槛从2001年的0.9亿元,提高到了6亿元以上。2011年前百家企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423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收入的18.6%;百家企业全年研发经费投入达461亿元,占收入的13.5%;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超过50万人。一批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软件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华为、中兴、中软、用友等骨干软件企业“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日益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新兴业务快速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如果说10年前很多手机用户对于手机软件的概念还很模糊,今天手机软件、手机云服务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软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催生了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新兴领域。截至目前,我国已推出或正在研发的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已超过10种,基本覆盖了可行的所有技术路线。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我国软件产业在新模式、新业态方面发展潜力不断提升。陈伟表示,软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新兴技术服务业增势强劲。据统计,2010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分别为1233亿元和2178亿元。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设计与开发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齐头并进,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加快发展的产业均衡发展格局。
在软件服务化的趋势带动下,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各大工业软件厂商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开发出了大量技术先进、性能优秀的软件产品,有效提升了我国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同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初步形成。2007年以来,我国重点支持了18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利用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效益明显、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新兴业务的涌现使得传统的软件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购买硬件产品、软件授权,组建IT团队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模式,正在被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池化、按使用量付费等特性的云计算软件服务所代替。这无论是从建设投入还是易用性上来说,都大大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