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最新公布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动画片年产量已突破26万分钟。然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却提出,法国的原创动画每年只达1万分钟,但法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法国是动画强国,而中国很大程度上只是动画大国。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日前主办的“动画电影文化·美学·产业”研讨会上,各路专家就中国动画的困境进行了剖析。
原创力不足是关键问题
“最近讲的最多的就是中国动画的崛起,但原创力不足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中国电影学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镇说。
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吴保安认为,目前一些国产动画影片在趣味方面还存在同质化的趋向。如何做到通俗而不庸俗,拒绝平庸,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指出,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恰恰是来自大家对片中包括“妻管严”的灰太狼在内的动画形象的喜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是因为有了两个极端头型的父子形象。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很多动画电影只是跟风模仿好莱坞和日本,丢弃了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曹小卉说:“我们模仿美国的同时,忘记创造新的文化符号。此外,我们所用的技术包括电脑三维,全部都是国外的。中国没有去开发这些技术,只是利用国外一些现有的软件。”
他说,以前因为我们发明一些新技术,于是有了水墨动画,有了皮影、木偶改编的动画片,比如《神笔马良》,但今天很少有人利用这些技术了。
“缺乏对现代精神的追求”
改编自明代神魔小说《平妖传》、并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3年出品的动画长片《天书奇谭》,受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助理研究员周舟的青睐。她说:“《天书奇谭》是一次有浓厚的原创色彩的中国传统故事新编的尝试。”
她认为,《天书奇谭》形式上坚守着中国的传统,有水墨、风景、诗情、意境,但是讲述的主题和讲述方式能够推陈出新,这应该叫“老瓶装新酒”。迪斯尼出品的《花木兰》有很多处理跟《天书奇谭》很相似,也是截取中国的民族元素,但是又没有照搬中国的民族形式,只是把它提炼成元素来再加工,主题也从一个非常古老悲惨的个人牺牲,变成了非常现代的个人成就。
同时,她还表达了对现今国产动画电影的担忧:“在几十年之后,中国很多动画片在内容上没有与时俱进,还在讲述非常陈旧的主题,或者用非常陈旧的方式来讲述主题。这就跟《天书奇谭》有点相反,像‘新瓶装老酒’。”
曹小卉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形态,中国的动画片要有自己独特的形态,这就是所谓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化。但是民族特色并不等于一般概念上的传统故事、传统形式,而是应该创新发展。
同时他提出,我国很多动画电影,把封建意识和反主流的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当成历史文化,缺乏对现代精神的追求与理想构建。这是我国动画片缺乏力量的一个基本根源。
人才匮乏不容忽视
“我们到迪斯尼一看就知道,来自全世界最好的院校或者最好的艺术家聚合在一起进行创作,才能做成做好的动画片。”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吴冠英说。
他介绍,用人荒是所有动画公司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那些创造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前辈动画家,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积累,又有全身心的投入和对动画视同生命对待的精神,但现在,这样的动画工作者异常缺乏。
王群认为,人才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对动画片剧作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高校老师招生时,更多的是问学生是否会画画,而非是否具有动画的思维。民间很多小的制片公司,其编剧就是技术人员的亲友。他们认为只要在茶余饭后写些小故事,拍成动的人和动的东西就可以了。”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贾秀清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即制定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路线,然而在国际化培养过程中,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前沿性、实验性、国际性教材非常匮乏,实验性教材拘泥于技术操作,缺乏与艺术表现层面的有效对接、融合,理论性教材又缺乏和实践创作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