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如果不是北京银行找上门来,我们根本不知道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融资。”大贺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贺超兵说。2011年,以北京银行为主承销商,大贺控股集团公司和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多家文化企业抱团融资,启动江苏省首只文化创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
作为企业信用债券的一种,文化创意企业集合票据通过集合多家中小企业统一发行债券,可以有效地解决单个中小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较小、费率较高的难题。像大贺公司一样,许多快速成长的文化企业正成为债券市场引人瞩目的新成员。然而,要想在这个全新的融资平台上获得多赢结果,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
融资规模微不足道
小微文化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离不开政府部门提供贷款贴息、建立长效扶持基金等举措
2007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步入高速扩张期。银行间债券市场则是企业债券融资的主战场,发行债券种类包括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2011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占企业债券总发行量的78%,仅央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募集的资金就达到8300亿元。在这个大盘子中,文化企业显得微不足道,注册企业数仅69家,发行债券172只,总金额1472.79亿元,除去到期已兑付的还剩800亿元。
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债券承销二处处长汪海东认为,文化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及作用非常大,但经济效益比其他行业低,在设计债券产品时有很多困难。经过几年的实践,他们找到了一种简便的分类操作法:评级在AA-以上、总资产50亿元以上、净资产20亿元以上、负债率70%以下、财务指标良好的大型文化企业,自身信用可以直接发行短融或中票进行融资;评级AA-或A、总资产10亿元到50亿元、净资产5亿元以上、负债率70%以下、财务指标良好的中型文化企业,通过信用增级后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评级A以下、总资产不到10亿元、净资产不到3亿元、负债率70%以下、财务指标良好的中小型文化企业,采用多家企业集合、信用增级后发行集合票据进行融资。
有调查显示,2009年债务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结构的比例,美国达50.7%,日本达38.4%,韩国达35.4%,而中国仅为15.7%。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杨农表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乃大势所趋,文化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是大有可为。但他同时提出,金融市场向来“嫌贫爱富”,小微文化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仅靠市场自身肯定无法实现,离不开政府部门提供贷款贴息、建立长效扶持基金等其他举措。
近年来,北京、陕西等地在推动中小文化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的过程中开始尝试政府贴息等方式。2010年,由北京银行主承销的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通过成本分摊、各级财政补贴,最终3家联合发行企业承担的成本连发行债的利率都不到。
各地政府在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中小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难。日前,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正式启动了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试点工作,北京、江苏、上海、深圳等地作为第一批试点,将进一步探索扩大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打造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企业信用最为关键
文化企业规模小、难估值、赢利模式不清晰等,提高了资本对其投资风险的评估
在债券市场上,信用是企业的核心价值。首次发行债券时,投资人最看重的是企业过往业绩和专业机构的信用评级。但由于文化企业整体规模小、无形资产占比高导致难估值、市场运作水平低、赢利模式不清晰等原因,提高了对文化企业投资风险的预估。这种情况下,专业机构的信用评级就显得更为重要。
信用增级也好、集合打包也好,都是为了摊薄风险,提高企业的信用度。相对而言大型文化企业美誉度高,在初次发行中往往比较顺利,中型以及小微型文化企业就没那么幸运了。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办公室副主任王蔚表示,文化企业发行债券具有一些鲜明特征:行业地域性强,一般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轻资产特征明显,可以变现偿债的资产少;收入主要来源于非主业收入;多元化经营现象普遍,不利于信息披露和风险掌控。短融债券投资人最关心现金流、到偿债日能否一笔付清;中期票据投资人则最关注盈利能力持续性、是否有长远经营的打算。当一家企业能够持续在债券市场上完成融资、兑付行为,它的信用度就会不断上升。
比如,2009年,北京银行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推荐债券融资产品,首次发行后,凤凰集团尝到了甜头,自此每年都有计划地发行债券。2011年,该公司通过上市募资近45亿元。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早在2009年,凤凰集团就已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40亿元。由于企业运行稳健,发行人和投资人都得到了较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