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央视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发言摘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业界同仁: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全国政协及各部委领导的关怀下,今天我们能齐聚一堂,为如何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献计献策,特别是能作为中国动画产业的企业代表进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将针对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成就与现状,浅述我的一孔之见。
自2000年,“发展动画产业”第一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正式提出,国产动画产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0年产量已经高达22万分钟,国产动画电影年产量也达到了16部,并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特别是与动画相关的各种行业已形成立体发展架构,动画播出、衍生与市场开发、动漫教育、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动漫国际交流等都驶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这无疑是可喜可贺的。大家也许还记得,2004年之前,我国动画年产量不足4000分钟,我们仅仅只用了十年时间,便跃身成为第一动画生产大国。这在世界动画的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的,更是令人瞩目的。
但是,中国动画产业的产值增长并没有与产量增长同步。据有关统计数据,美国动画产业,2007年仅迪斯尼公司一年总产值达365亿美元,2008年惊奇动画和梦工厂动画的年利率分别为30.4%和21.9%;2009年日本动漫市场为2000亿美元。而世界动画生产量第一的中国2010年动画产业的整体产值只有470.84亿元人民币。与动画发达国家相比,如此巨大的差距不仅令人困惑,更应引起关注。
在2008年杭州国际动漫节的论坛上,有位法国嘉宾发言,说法国一年原创动画只有1万分钟,但不愧为一个动画强国,中国一年原创动画虽有10万分钟,却只能说是动画大国。这个“强国”与“大国”的提法,可能有某些客气的成份,但无疑切中了我们的要害。更令人遗憾的是,站在产业的角度,这个“强国”与“大国”之间的差距,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本质的改变。
产能低下已经成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瓶颈。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产业经验不足,习惯传统艺术动画片表现方式,将艺术创作等同于产业开发,不懂后衍产业开掘设计等等。但从事物的深层次分析,问题仅限于此吗?下面我想从三方面提出我的观察与分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产业发展理念不明。表现为对中国动画产业的核心价值,存在认识上的缺失。
很多人喜欢讲原创,但原创不一定有核心价值,而没有核心价值就没有产业能量。这里所说的“核心价值”就是文化的传播与消费。很可惜我们相当多的动画创作生产者对于中华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不扎实,对于中华文化创新性表达与应用不擅长,部分产业从业者对中华文化缺乏自信心,甚至认为中华文化不适合动画发展,一部分人盲目追捧、照搬产业开发的所谓美日韩模式,导致动画作品迷失自我,丧失文化内核,这些作品外国人看不懂,国内观众不认同,即便就是制作精良,我们也只能给他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评价。另一方面,我们部分动画生产者固守传统文化,缺乏创新思维,没有产业设计,拒绝文化融合,表现出狭隘民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导致作品缺乏大众意识和产业功能。以上两方面,都是文化短视与文化偏见的产物,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大忌。事实上,我们只要稍作历史回顾,就能明辨其谬误。自20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动画曾一度蜚声国际。日本电视动画大师手冢治虫,也就是“阿童木之父”,便是深受中国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影响,走上动画创作之路,当时只有16岁。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动画电影,以其创新的艺术表现特征和典型的东方文化气韵,在国际上被尊称为“中国动画学派”,获得了崇高的荣誉和国际地位。如果说当年的中国动画学派作品有艺术风格、有文化底蕴,而缺乏产业支撑的话,那么今天许多国产动画片不仅产业没做成,反将文化遗失了!
没有文化价值,必然没有文化消费,更谈不上市场影响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产业回报必然无从谈起!
第二,产业拓展人才匮乏。表现为中国动画产业存在人才结构性缺陷。动画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包含内容生产,播出推广与市场运营三大环节,产业链长而且复杂。完成整体产业设计需要各方人才精英参与,卢卡斯工作室和美国梦工厂的成功项目无一不是依靠复合型团队完成,无论是技术、商业、传媒、金融……都有可能成为产业的引爆者。但是,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主要从业者仍然是原有的动画创作生产人员,也就是说,是一批艺术家在指挥做产业,大多数项目以创作代替创意设计,其他相关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产业的事不是产业人才做,产值低下也就不足为怪。
第三,产业扶持方法不当。表现为政府对于动画产业的扶持存在管理缺位。
各地政府为支持动画产业发展先后推出系列扶持政策,如原创动画分钟数补贴,搭建技术平台和建立动画基地,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实施税收减免优惠,甚至以土地换动画等等,客观的说,政府扶持的确有效促进与推动了国产动画的生产。但是,发展动画产业的确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和挑战,相当多的管理者尚缺乏对动画产业的深刻认识,使扶持政策自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最终导致政府发展动画产业的美好初衷化为泡影甚至适得其反。目前,我国动画产业有“三热”,一是动画基地热。一些基地以动画产业之名,却大行非动画产业开发之实;二是动画节展热。相当一部分节展并没有收到促进产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庞大的节展开支交由政府买单,不仅不能拉动地方经济,反而加重政府财政负担。三是动画企业热。一部分动画企业并无实干之心,而是利用各地对动画产业的扶持优惠,今天在甲地注册、明天关门、后天改头换面出现在乙地,成为动画游击队,专吃政策红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以上种种怪现象,其本质都是把政府当市场运作,投机盈利,负面消解了国家对动画产业的投入与支持的应有力度与效果。
以上观点可能有些偏颇,但无论如何,现实的严峻不容回避。当然,提出问题绝不是要抹杀近年来中国动画的辉煌成就,而是为了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强做大中国动画产业是不可动摇的。下面,我将提出以下思路与大家商榷,供大家参考:
第一:中国动画产业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动画产业的中国之路,主要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产业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是“中华文化内涵”。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是创新地应用与传播中国文化的前提与基础。立足本土文化,最容易激发文化同理心,获取广泛的文化认同,从而推动自发关注与传播,实现文化消费。创意产业的特点是具有核心文化价值并不可复制,而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华文化,其独特的文化气韵,以及高度可识别的文化特征,正是中国动画产业开掘核心价值的依托基础与优势所在。面对西风凋碧树的局面,敢于做出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选择才是我们应大力推荐的。
第二层面是产业拓展必须是“中国模式”。我们看到所有的动画产业发达国家,其产业模式都选择了差异化。面对美国以动画电影享誉全球的特点,日本通过开拓电视动画迅速崛起,韩国则依靠互联网游戏迎头赶上。那么中国动画的差异化该如何体现?笔者认为,当今新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事实。在不放弃传统电影电视动画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网络动画、社区动画、互动动画和手机动画等新型动画模式迫在眉睫。中国动画只有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借鉴成功成熟产业经验,把握新媒体发展机遇,才能走出一条独特的拓展之路,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行大动画理念。
动画是想象力的艺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们应该为动画发展打造一个自由驰骋的环境。动画除电影电视的表现形式之外,功能多样,辐射面非常广泛,这里面有巨大的产业创新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树立大动画思维,创建大动画格局,这一点,仅仅向从业者发出号召是不够的,它必须依托主管部门的支持才能最终实现。我们在坚定不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下,还要从全球经济市场的高度,放宽限制,研究动画产业规律,重视市场需求,推动国际合作,留给从业者思维驰骋和想象力开发的广泛空间,从而推动动画产业大格局的理念全方位实施。
第三:动画产业扶持要全面向“鼓励创新”转型。
“创新”是一切文化产业的价值核心。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产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消费主体年轻化的动画产业,“新的”往往意味着被关注、被传播、被消费。因此,产业政策的扶持导向应该由早期的“鼓励创作”向“鼓励创新”转型,产业操作应该向“研究创新”、“实现创新”发展。这应该成为现阶段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总体原则与方向。即:在国家层面进一步拉动“创新”对于产业的导向力,并形成一整套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产业发展的可执行的对于“创新”的评估、考核与激励体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这里我们需要表明的是,作为推动政府政策的执行者,确实需要具有慧眼识珠的判断能力,只有这种目光,才能使得政府扶持落效力到实处。
最后,我想借本次汇报的良机,向各位领导提出我们最为迫切的产业要求与期许。本人作为央视动画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烈呼吁中国动画产业亟待组建综合性研发咨询平台,从而为创意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家知道上世纪90年代,韩国为推动该国文化产业,在国家层面启动“文化产业振兴院”,实现文化输出,其推出的系列文化作品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文化韩流”。这种成功范例完全值得借鉴。央视动画作为国家级大型动画企业责无旁贷,必须勇挑重担,我们已经为牵头组建中国动画综合研发平台做好了必要准备。但是,要完成如此复杂的综合工程,并使之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得到相关各方的必要条件支持。恳请各位领导能在百忙之中,就这一问题给予关注,若需要了解详细情况,我们愿为各位领导做专题汇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