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贵州云南等多民族省区利用特色资源推动文化大发展
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贵州云南等多民族省区利用特色资源推动文化大发展

时间:2011-12-13  编辑:全悦

    中国文化报记者贾立君、毛咏、陈鹏、张莺、王丽、邹欣媛、王军伟报道:“你那轻巧的步伐令人陶醉,美丽的姑娘我的太阳,你温柔的性格留在我心上!”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天骄之声》专场演唱会上,蒙古族长调《小黄马》悠长起伏的旋律,把观众带入辽阔的草原。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能唱和喜欢蒙古族长调的人越来越多。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贵州、云南等多民族省区,结合当地多民族聚居的特点,以保护培育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草原文化成为内蒙古最闪亮的文化品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乌兰说。

    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赛马节、胡杨节,还有各地的那达慕大会等,为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极大地促进了全区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中,昭君文化节被列为中国十大节庆活动之一,草原文化节成为国际性的草原盛会。

    凭借草原文化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一大批电影、电视剧、民族歌舞、图书等文化精品脱颖而出。根据当地流传了700多年并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婚礼习俗改编的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婚礼》,逐渐成为当地的旅游文化主打品牌,并在两年前获得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奖特别奖。

    在广西百色革命老区,当地群众有句俗语“无歌则如家中断了油盐”。广西平果县自从2008年开始举办歌圩音乐节以来,不断深入挖掘壮族歌圩音乐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反映歌圩文化为己任,全力打造最具地方特色的歌圩音乐,弘扬本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壮族民歌的一个重要旋律,成为壮族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主要地标。

    在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和“歌仙刘三姐故乡”的河池市,铜鼓和山歌文化源远流长。12月9日,第十二届铜鼓山歌艺术节在河池市举行,500面铜鼓齐奏乐章,展示世界铜鼓之乡神韵。今年的山歌比赛设壮歌、汉歌组,有20多支队伍参赛,为群众参与艺术节提供了丰富机会。

    贵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提出将弘扬“贵州时代精神”,全力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各民族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质。贵州将对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沙滩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厚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加速新一轮文化建设

    为了买一本书,跑几十公里到县城;为了看一场演出,盼了一年又一年已经成为过去。如今,新疆各地的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当地的远程文化室、文化馆、图书馆享受各类远程教育服务,看到精彩的文艺表演。

    在国家和援疆19个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这几年先后实施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工程、“送书下乡工程”“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共计投入10多亿元。

    新疆正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和扶持新疆文化企业,整合文化资源不断推出文化产业项目,走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作为民族文化大省,云南在新一轮文化建设中启动了一批重点项目:东南亚南亚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基地已获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和立项;红河哈尼梯田已列入我国近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预备清单,力争2013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园已通过专家评审,力争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茶马古道(云南段)文化线路保护已列为国家“十二五”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中柬合作大型文化旅游商演项目《吴哥的微笑》在柬埔寨正式公演并取得成功。

    贵州省将建设黔中经济区文明城市群、高速公路沿线农村千里文明长廊,力争2015年“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覆盖80%的行政村、2020年实现农村全覆盖。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十二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参与国家民族文化“春雨工程”,参与自治区黄河金岸文化展示线建设,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沿黄河金岸规划安排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起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的覆盖全区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宁夏大力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广电、新闻出版、演艺等方面的6个国有文化企业,目前各项转企改制的标志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经营活力明显增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宁夏5家转制文化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0.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9%,实现利润94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